纳米探针核成像(nanoprobe for nuclear imaging),工学-核技术-〔纳米科学中核技术〕,以纳米材料作为探针,利用先进的核分析方法来进行医学成像及诊断。纳米材料通常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纳米)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因具有一些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性,比如表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纳米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影像探针,在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单光子衍射成像技术(SPECT)、光声成像等多种核医学影像方法中显示出较好的显像效果。利用纳米探针可标记疾病的识别因子,如识别肿瘤表面特异性抗原,开展核医学成像。因而,基于纳米探针的分子影像诊断技术有期望从分子水平对疾病的异常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理、生化水平显像,能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利用纳米探针,可以实现核医学的多模态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活体光学成像及核素显像是医学成像领域的三大主要技术,它们在单一成像时各有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