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农学-兽医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毒学-常见动物病毒-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成员。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小反刍兽疫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最早于1942年发现于科特迪瓦共和国,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流行了几十年,1979年病原被确定为麻疹病毒属成员。小反刍兽疫病毒近球形,直径400~500纳米,有囊膜,囊膜上有纤突。纤突具有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及融合蛋白(F)。F蛋白是否具有蛋白酶识别的特异序列,决定了病毒的毒力。基因组为单分子负链核糖核酸,附着有核糖核蛋白(RNP)核心,并被核蛋白包被形成核衣壳。基因组编码6种结构蛋白,分别是HN、F、核衣壳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和大蛋白(L)。病毒在pH5.8~10条件下相对稳定,50℃条件下60分钟完全失活;对去垢剂敏感,普通消毒剂及脂溶剂均易将其杀灭。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其中山羊发病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