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径迹退火(fission track anneal),工学-核技术-〔地学中核技术〕,裂变径迹因受到加热而发生衰退的退火现象。退火使径迹的蚀刻速度减小,从而使径迹长度变短、密度变小。理论上讲,加热为受到辐射损伤的晶格提供了能量,促使被位移的离子返回到他们原来的位置,从而辐射损伤被不同程度愈合。在裂变径迹的两端,因为辐射损伤最小,受热面积最大,首先开始愈合,之后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全部愈合,或者说在潜径迹上重建了一个阻止蚀刻剂作用的“壁垒”。这就使可蚀刻射程变短,并同时导致径迹密度减小。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矿物的活化能越大,其潜径迹的退火率(指消退径迹数占退火前径迹数的比例)越小。高温短时间和低温长时间加热导致相同的退火率,而温度对退火起的作用比时间更大。对于常用于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矿物磷灰石和锆石,加热一小时,径迹全部消退的温度分别为350℃和720℃;对于榍石,如果用盐酸蚀刻,全退火温度为630℃,如果用氢氧化钠蚀刻,全退火温度为800℃。使用不同蚀刻剂得到的全退火温度不同,是由于不同蚀刻剂有不同的灵敏度所致。蚀刻剂灵敏度越高,可揭示的最小辐射损伤密度越小,所得全退火温度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