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觚(Chinese Ancient Bronze Gu),历史学-文物-金属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古代青铜饮酒器或盛酒器。今所称青铜觚,是宋人据东周文献所记饮酒器觚定名,其字不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觚器实物于西周中期后已无,是否即文献中所说之觚,尚无法确定。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陶觚,是由筒状陶杯(或称觚形杯)演变而来。年代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除陶觚外还有漆觚,或认为均属于礼器。二里头文化晚期出现个别青铜觚,商代青铜觚流行。基本形制为喇叭形口,圆形长筒状身,斜张的弧腹,斜坡状高圈足。商代晚期中段以前,铜觚有粗体、细体两种。粗体觚相对较粗矮,腹壁弧曲斜张程度不大,通高多不超过20厘米。细体觚体细长,腹壁弧曲斜张程度较大,通高多在20厘米以上。更有形体极瘦长、腹壁极斜张者,通高在30厘米左右。此外,商代晚期还有少量方形觚。铜觚纹饰常分颈、中腰和圈足三区布置,较典型的纹样是颈下饰细长的蕉叶纹。铭文一般仅一到几字,个别的可有十几字。商代贵族墓中铜觚常与铜爵共出,特别是商代晚期觚、爵等量相配,成为当时礼器组合的核心部分。西周早期铜觚数量减少,中期后消失。宋以后有供赏玩的仿商周器的铜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