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沃尔夫主义(Neo-Worfianism),文学-语言文字-功能-认知语言学及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学说﹞-模块理论,沃尔夫假说(Whorf Hypothesis)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最新发展。与早期研究相比,其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研究精细度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B.L.沃尔夫提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适应性(linguistic enculturation)的产物,人们通过语言认识、体验、构建世界。这一思想被称为“沃尔夫假说”。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遵循心理学研究范式,将沃尔夫假说理论体系中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确定为两个分离的变量,将沃尔夫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讨论转变为可验证的假设,并提出“强式假设”和“弱式假设”两个版本,前者认为语言决定思维,而后者认为语言影响思维。后续研究大都遵循了这一研究范式,明确区分“语言”和“思维方式”,并考察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沃尔夫假说逐步演变为可验证的假设。20世纪60年代起,相关研究逐渐沉寂。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沃尔夫假说的基本思想再次引发人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