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度梯度(ocean depth gradient),理学-生态学-水域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群落格局与过程〕-海洋生物群落分布格局,海水的理化及生物特性随海洋的深度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梯度。根据深度把海洋可划分成五层,包括:上层带(0~200米)、中层带(200~1000米)、半深海带(1000~4000米)、深海带(4000~6000米)、超深渊带(大于6000米)。从上层带到中层带,透光率逐渐降低到1%以下。受到光强度的限制,浮游植物不能在较深水层中存活,而只分布在上层带。上层带的浮游植物死亡后沉降到更深的水层中,并成为深海生物的能量来源。随着水深的增加,沉降的生物质不断被消耗而减少。太阳光的热能在上层带中被快速吸收,并在中层带中快速减少。在更深的水层中,温度随着水压的升高而降低,在深海带中接近零摄氏度。由于海洋水深的影响,不同的水层的生物丰度、多样性及生理特征都有所不同。水体细菌、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丰度都随着水深而降低,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的多样性也随着水深而降低,可能是由于不断减少的食物(能量来源)和不断降低的温度限制了生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