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代宗教(substitu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religion),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理论-概念,中国用审美教育取代宗教培植,倡导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结合的方式来实施美育,提升大众的审美修养,培育健全人格的艺术概念。美育一词由蔡元培从德文Ästhetische Erziehung译出,又称美感教育。在中华民国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由蔡元培率先提出。1917年4月8日,在北京神州学会上蔡元培演讲《以美育代宗教说》,该文刊于1917年8月《新青年》第3卷第6号。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蔡元培在游学欧洲,研讨法国、德国和俄国的宗教、意志与美术(艺术)之间的差别后,得出科学美术(艺术)强则意志强、法国战争持久的能力源于艺术作用的结论。他写道:“子民对于欧战之观察,谓国民实力,不外科学、美术之结果……若为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19世纪末的法国倡导美育,制定了宗教不得介入普通教育的法律,不允许教士在国立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