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剔花扁壶(black glaze flowered flat kettle),历史学-文物-陶瓷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西夏时期代表性瓷器。器物的基本形制:釉色多为褐釉、黑釉,器形多为斜唇,小口,束颈,肩部两侧有对称双系或四系,系多呈泥条或泥片状桥形,扁圆腹,腹中部有圈足,在背面一侧另有一圈足或凹足。其制作方式往往是将碗、盆、罐等器物坯体扣合在一起,随后安装壶口、耳系等附件而成。在器物正面施釉,背面施釉不及足。在正面一侧多以剔刻釉的技法,刻有对称的开光,开光两侧刻画花叶和密集的弧线纹作为地纹,开光内剔刻折枝牡丹花,胎釉色彩对比鲜明,图案疏密得当。扁壶的前身是皮囊壶,属于游牧民族的常用器,装奶、奶茶、酒、水等液体。扁壶形态轻盈,形状适合在马背或驼背上悬挂携带,两侧的系便于穿绳,腹部圈足的造型适合在草原或沙地上平放,平稳而不磨损壶身。扁壶在西夏境外地区发现较少,形制接近的扁壶,在辽代早期遗址也有过少量发现,两者之间或有一定渊源关系。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为国内其他窑址所罕见,反映了西夏制瓷工艺的独特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