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多主义艺术(maximalism art),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理论-概念,艺术理论术语,一般指随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出现的,区别于盛期现代主义艺术的趋势和风格。与极少主义(或极简主义)艺术相对。又称极繁主义艺术。可追溯至18世纪洛可可艺术对繁复、华丽、精细、不规则和不对称的喜爱,甚至更古老的东方传统工艺美术图案纹饰,以数量繁多、重复、杂乱、多样化、注重个人体验为特征。强调烦琐的装饰、注重感官享受、追求奢华、梦幻和丰富视觉效果的极繁主义设计,后来成为室内设计、平面装帧、服装染织等领域的一种流行风格。20世纪60年代初,建筑批评家R.文杜里[注]针对20世纪上半叶盛行的现代主义建筑“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极简风格,提出“少是无聊”(less is bore)的口号,开启了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转向。60年代中期,厌倦极少主义风格的美国艺术家G.斯蒂芬(Gary Stephan)用“极多主义”指称某些带有精神分析倾向的绘画作品,美国艺术批评家R.皮卡斯-维滕[注]认为这是当代艺术界对该术语的最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