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巴布韦(Great Zimbabwe),历史学-世界历史-非洲历史-〔南部非洲〕-津巴布韦历史,对南部非洲一处最大石头建筑遗址的称呼。“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绍纳语,意为“石头城”或“石头建筑”。位于今津巴布韦共和国赞贝兹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花岗岩台地上。1871年首次发现。遗址占地约24万平方米,分内城和卫城两部分,建有房屋、城墙、宫殿和神庙等,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成。内城为一个略呈弯曲的石墙围起来的大椭圆形结构,墙高约9米,内有一座高11米、底部直径约6米的圆锥形石塔;建在山上的卫城,有高达15米的堡垒、厚4~5米和高10米的围墙。从遗址中发现大量文物,如铸铁的熔炉和铸造十字形铜币的泥模,阿拉伯和波斯的玻璃器皿,印度的串珠、金银饰品,中国瓷器的残片等。在卫城还发现了一种被后人称为“津巴布韦鸟”的文物,高约50厘米,用皂石雕刻而成,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它被绘到国旗上,成为国家的象征。大津巴布韦的围墙大津巴布韦被摧毁的锥形塔考古证据表明,该遗址是南班图人长年累月的杰作。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后多次扩建。13世纪时,绍纳人以此为都城,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6世纪衰落,逐渐成为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