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穴十三口(diversion gaps along the Jingjiang sec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防洪史,中国南宋以后长江中游荆江段两岸分流水口的总称。《水经注》中已提及荆江段内的多处水口。“九穴十三口”之说最早见于元至大(1308~1311)年间林元所作《石首重开古穴碑记》。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往南方迁移,荆襄一带屯田开发,南宋中期达到高潮,不少分流水口逐渐堵塞。元大德七年(1303)重开两岸六穴,集中于中段今湖北省荆州石首市一带,包括郝穴(江陵郝穴镇)、赤肃穴(监利东南九十里)、宋穴(石首东三十里)、杨林穴(石首西南三十里)、调弦穴(石首东六十里)和小岳穴(石首西十五里),当时有一定效果。明初,六穴中又有五穴湮塞。明正德元年至嘉靖二十年左右(1506~1541),郝穴通流入汉水。嘉靖四十年(1561)后(一说为嘉靖二十一年)堵塞郝穴,自拖茆埠(江陵监利交界处)以上北岸江堤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此后曾多次有人建议重开分流口,以减轻洪水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