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农学-林业-森林植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相对于自身大小的增长速率。又称指数增长率、持续增长率。相对生长率是用来量化植物生长速度的度量,即,单位时间内单位生物量(干重、胸径、株高、叶面积)植株、植物器官或植物群体的生物量增加的速率。在植物生理学中,它通常是以每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质量增加来衡量的。相对生长率的计算方法一般是第二次测定的生物量与第一次测定的生物量的差与第一次生物量的比值,再除以两次间隔的时间。与相对生长率相对应的是绝对增长率,绝对增长率是两次生物量的差与间隔时间的比值。相对生长率几乎总是随时间而下降,因为:随着植物的生长,土壤养分逐渐成为限制因素;呼吸作用与植物总生物量成正比,而光合作用只和叶片生物量成正比,植物的生长主要取决于光合碳同化物积累,这样非光合生物量(根、茎)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致使相对生长率下降。由于巨大树干等非光合器官的存在,所以大树的相对生长率特别缓慢。相对生长率最早由英国植物生理学家V.H.布莱克曼[注]在1919年提出,是对不同植物群体或植株生长能力、生长速度进行比较时的一个重要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