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隆升(neotectonic uplift),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活动构造-新构造-新构造隆升,喜马拉雅运动时期(特别是新近—第四纪时期)发生的大面积长期的上升运动。新构造隆升的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千米或更大,是新构造运动的一个重要类型。1957年,中国地质学家黄汲清提出的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划分中的第一个类型就是大面积的升降运动,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方法、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构造隆升的概念。1964年中国学者张康富在希夏邦马峰海拔5700~5900米高度上新世晚期或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现今生长在云贵高原海拔约2000米的阔叶植物高山栎化石,表明现在海拔7900米的希夏邦马峰当时高度只有2000米左右,并由此推测新构造时期希夏邦马峰北坡上升了3000米。现今海拔约5000米的昆仑山口和北羌塘盆地大面积出露的下更新统羌塘群是一套湖相沉积,含距今208万±4万年的三趾马化石、古人类遗迹、阔叶植物孢粉和介形虫、淡水双壳类等代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推断当时初始高原被剥蚀残留的海拔高度仅在700~1000米,北羌塘和柴达木-共和盆地呈同高度的联通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