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制造史(history for making wheel hub),理学-科学技术史-车辆、船舶与铁路史-〔铁路类〕,车轮中心关键部件轮毂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轮毂中心有孔插入车轴,外缘与车辐相连接,是车轮上受力最强、最为复杂的部位。它要承受车体的重力,与车轴发生摩擦,同时还要承受侧向的冲击,保持车轮与车轴垂直。车轮的起源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公元前4800~前4700年前出现于德国、波兰和叙利亚等地;另一种认为前3500年出现于两河流域。考古发现表明,早期的车轮是实心的,没有独立的轮毂。最普遍的做法是用三块木板拼合,用木质横梁钳在一起。中间的木板隆起,中心穿孔当作轮毂。有的车轮可以在轴上自由转动,有的是和车轴一起转动。这种车轮非常笨重,容易折断车轴。随着木工技术的改进,出现了有辐车轮,即用辐条连接车辋与轮毂。这样轮毂就成为一个独立的部件。早期的轮毂用圆木制成,中心凿一个圆形的贯通孔,用来容纳车轴。一般情况下,古代马车的轮毂中心孔接近车厢的一端比较粗,外端比较细。从而防止车轮内侵。轮毂中段较粗,在此段的外围凿一圈榫眼,安装辐条。古代的车多数轴是固定的,轮毂可以自由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