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断裂带(submarine fault zone,submarine fracture zone),理学-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洋底岩石圈,海底不同时期和不同水深上形成的具有带状特征的断裂组合,又称海底破碎带。大洋大体可分为两个断裂系统:一是沿洋中脊轴部延伸的中央裂谷(median rift)及与其平行的一系列断层构成的中央裂谷系(median rift system);二是横切洋中脊或海隆的转换断层或横推断层系统。中央裂谷系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轴部,其长度与洋中脊相似,而转换断层或横推断层系则分布在大西洋中脊及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隆。在东太平洋洋隆已发现有13条与之垂直的转换断层带:门多西诺断裂带、默里断裂带、莫洛凯断裂带、克拉里翁断裂带、克利珀顿断裂带、加拉帕戈斯断裂带、马克萨斯断裂带、美诺阿纳断裂带等,它们长达2000~3000千米,宽100~200千米,地形起伏达2000~3000千米,且断裂带延伸几乎平直,水平错动距离达150~1170千米。在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及密度有较大差异,地磁异常有明显的错动现象,这可能被认为是由不均匀地幔对流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