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矛盾(observer's paradox),文学-语言文字-社会语言学-语言调查,社会语言学研究开展田野调查时所要面临的一种调查困境。最早由W.拉波夫提出。又名观察者的悖论。拉波夫认为,社会语言学的目的是要研究人们在不被系统观察下是如何谈话的,而要获得自然的语料调查者又不得不进行系统的观察。拉波夫对观察者矛盾的界定是:为了获得语言学理论最重要的材料,不得不观察人们是在不被观察时是怎么说话的。矛盾的根源在于,系统的观察肯定会影响被观察者的语言表现,使得他们的言谈状况不够自然。这就势必使得调查者陷入一种困境之中。观察者矛盾类似其他学科的“实验者效应”,即研究者要确保收集的材料没有受到调查过程的影响。产生这种矛盾的前提是社会语言学对口语和自然语料的重视。拉波夫提出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土语原则”,即应该获得本地言语社区最自然的语言材料。社会语言学家越是重视土语原则,越是需要获得最自然的语料,也就越需要调查过程不受调查者的影响。为了解决观察者的矛盾,减少实验者效应,拉波夫创造性地使用了许多调查技术,例如快速匿名调查法、社会语言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