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后山文化(Miaohoushan Culture),历史学-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大石片工业文化。因发现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庙后山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辽宁东部本溪地区分布更为密集。主要遗址有庙后山遗址、黄岭岗遗址、养树圈西山地点、香磨南山地点、门坎哨西山地点、桓仁牛鼻子遗址等。年代自旧石器时代早期延续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制品原料种类丰富,以角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石核利用率较高,体积较大,以多台面者居多,中晚期预制石核数量增多。石片数量较多,早期以自然台面居多,中晚期以人工台面居多,有自然台面与修理台面相结合的情况。剥片方法有锤击法、碰砧法、砸击法、投击法,剥片方式以复向为主。石器多为大型工具,重型工具占一定比例,主要是使用直接剥片法生产大石片直接使用或以此为毛坯进行加工。工具种类有石锤、石砧、刮削器、砍砸器、薄刃斧、剥片尖头器等,其中刮削器数量最多,体积多为中型,砍砸器多为大型,薄刃斧和剥片尖头器均为大型。工具修理多采用硬锤修理,修疤较深,修理方向以复向修理居多,同时也存在正向、反向、错向和交互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