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轮作制(rotation system in ancient times),理学-科学技术史-农学史-〔古代农业技术史〕-古代耕作制度,在同一块土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一种农作制度。中国古代的轮作制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吕氏春秋•任地》所说“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可视作最早的粟、麦轮作记录。汉代轮作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氾胜之书》中区种麦条有“禾收……区种”的记载,如果隔年麦收再种一茬禾,则是一种两年三熟制。又郑玄注《周礼·地官·稻人》引郑众语说:“今时谓禾下麦为荑下麦,言芟刈其禾于下种麦也。”注《周礼·薙氏》又说:“今俗谓麦下为夷下,言芟夷其麦以种禾豆也。”郑玄是东汉末年人,而郑众是东汉初年人,说明东汉时期“禾—麦—豆”的两年三熟制也有可能存在了。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则对作物轮作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当时认为大多数作物都需要合理轮作,如“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等。因为谷子连作就会“莠多而收薄”,麻连作就会有“点叶夭折之患”,稻连作就会“草稗俱生,芟亦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