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规划(collaborative planning),工学-人居环境科学. 城乡规划学-城乡空间规划-城市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实施计划制定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进行调和,在表达其利益的行动上达成一致的过程。通过过程机制保证不同社会集团,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专业机构和市民群体的利益表达,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协作式规划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欧洲空间规划的主导理论,是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之一,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城市规划师P.希利(Patsy Healey,1940~)。希利提出协作式规划的特征有:①规划是互动过程。②规划是管制过程。③维护提高场所和地域品质。④推动社会公正方面的道德承诺。在《协作式规划:在碎片化的社会中塑造场所》一书中,希利提出空间规划工作应当由以往的技术和程序导向转向交流和协作模式。自2010年将人工智能技术导入城市规划以来,吴志强研发的“四方十元博弈模拟平台”成为智能协作式规划的中国案例,模拟各利益方的空间博弈,平衡城市十种主要功能的空间安排,完成功能配比和空间布局等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