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佛学(Scholar Official Buddhism),历史学-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史-文化-士大夫佛学,中国古代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与本土政治、文化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魏晋以来,佛教义理不断渗透到士大夫的活动与思想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思想和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团体的文人群体。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士大夫佛学的第一个高峰是影响了玄学,第二个高峰则产生了理学。士大夫佛学肇始于东晋的“士族佛学”,经过西晋末年的战乱,偏安江左的门阀士族忧患意识更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更加迫切。佛教的教义、理论,特别是大乘佛教中般若学的“一切皆空”思想为他们提供了精神食粮。门阀士族大批卷入佛学,他们不仅以较高的文化修养领会佛学的精神,使佛经翻译趋于科学、准确,而且进一步将佛学作为玄学的补充,使两者互相影响。佛学者谈玄,玄学者论佛,成为一时的风尚,从而出现了执麈清谈的高僧和畅论般若的名士,士大夫佛学至此形成。士大夫佛学的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宋代。从外向到内省,从开放到封闭,从粗犷到细腻,这是唐宋之际中华文化的重要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