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覆面(Jade Cladding in the Han Dynasty),历史学-文物-玉石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汉代丧葬用玉。玉覆面是用象征面部口、鼻、眉、眼、耳形状的玉片或多排玉片缝缀在布帛上,是覆盖在死者面部的殓葬器物,与死者面部直接接触。在汉代是宗室贵族和达官豪室使用的殓葬用玉,主要发现于江苏、安徽、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和江西等地。汉代的玉覆面渊源有自,系由“幎目”即覆盖于死者面部的布巾发展而来。《仪礼·士丧礼》曰:“幎目用缁,方尺二寸。”郑玄注:“幎目,覆面者也。”西周即已出现专门制作的玉覆面,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行于三晋二周地区,至西汉发展成为葬玉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玉覆面并无统一的形制或严格的玉片数量组合,有单双层之别。双层玉覆面仅在江苏徐州小长山4号汉墓出土过1套。单层玉覆面发现较多,其表示人的面部五官有3种基本式样:一是较为写实的模拟人面部五官的形态,如山东济南双乳山济北王墓、江苏徐州铁刹山11号墓出土的玉覆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