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货币政策论亦称“中性货币政策论”。主张使货币保持严格中立,不对经济产生任何实质的影响,以实现经济均衡的政策理论。这一理论渊源于瑞典学派创始人J·G·K·魏克塞尔提出的 “中立货币”概念,其含义是指在真实分析或静态分析中,必须除去货币的扰乱作用,货币仅仅作为表现价值的计量单位,不涉及货币的作用及理论问题。但是,将货币中立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加以着重强调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F·A·哈耶克。他在其1931年出版的 《物价与生产》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这一思想,据以说明货币中立是经济均衡的条件。中立货币政策思想问世以后,曾赢得英国经济学家罗伯逊和美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的赞誉和支持。此后,当代经济学家D·帕廷金在其1965年出版的 《货币、利率和价格》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及政策思想。中立货币政策论认为,现代经济的困扰主要来自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货币供给的每一次改变,都 “将货币细菌深深地植入了经济机体之中”,从而破坏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使经济陷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