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电性(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通常指临界温度Tc超过25K的超导电性。高温超导体发现以前,超导电性大多出现在金属、合金或化合物当中,临界温度最低的超导体是铌三锗(Nb3Ge),Tc为23.2K,这类超导体通常称为低温超导体或常规超导体。它们的性质可用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BCS理论来描述。1986年10月瑞士科学家K.缪勒和德国科学家J.贝德诺尔茨在研究氧化物陶瓷材料LaBaCuO时发现了在35K的超导迹象,不久中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几乎同时独立地发现了临界温度在液氮温度(77.3K)以上的钇钡铜氧(YBaCuO)超导体,Tc达到93K。随后科学家们研制出多系列100多种氧化物超导体。最有代表性的几种系列的氧化物超导体包括镧钡铜氧[(LaBa)2CuO4]、钇钡铜氧(YBaCuO)、铋锶钙铜氧(BiSrCaCuO)、铊钡钙铜氧(TlBaCaCuO)、汞钡钙铜氧(HgBaCaCuO)、钕铈铜氧[(NdCe)2CuO4]及锶镧铜氧[(SrLa)CuO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