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爆震(spinning detonation),工学-工程热物理及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燃烧学-爆震燃烧-爆震起爆方式-螺旋爆震,在近极限爆震工况下,爆震波锋面可能沿着爆震管壁面以螺旋轨迹在可爆混合物中传播的现象。大部分螺旋爆震现象出现在接近极限工况的易爆混合物中,或者难以起爆的可爆混合物中,因此螺旋爆震现象也常被用作判断爆震是否达到极限工况的临界现象。1926年,C.坎贝尔和D.W.伍德海德首次采用高速摄像机在化学恰当比的CO/O2中观测到了螺旋爆震。之后,W.A.博恩等人采用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螺旋爆震,结果表明螺旋轨迹的螺距约为爆震管水力直径的3倍,且螺距由管中的声学振荡确定,并初步发现螺旋爆震现象的产生与爆震波结构中介于前导激波和化学反应区之间的诱导区有关。随着实验观测水平以及三维高精度数值模拟手段的发展,学者们在大多数的可爆混合物中,以及圆形/方形爆震管中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均观测到了螺旋爆震现象,并逐步明确了螺旋爆震是由于位于诱导区中横波的螺旋运动所导致的。螺旋爆震现象是一种化学能释放与管中横向声学振荡模式的强耦合,因此当该共振耦合受到干扰时将不能够自我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