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批评(institutional critique),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批评-概念-外国概念,对整个艺术系统进行分析批判的方法和工具,通过这种分析和批判,艺术体制会出现变化、松动和调整,并与艺术体制之外的整个文化、政治和经济空间进行资源的互换和优化配置。一般指的是针对艺术系统和体制的批评。在不同语境下,又称机构批判、机制批判。最早源于对艺术体制本身的敏感和焦虑,是一种针对资产阶级艺术体制的自我批判。在创作上以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前卫艺术(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俄国和德国的构成主义等左翼前卫艺术)为代表,试图思考艺术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发生作用的方式和地位,以及如何与外部状况进行关联和互动,以突破艺术自主、介入现实社会为目的,意在实现艺术和生活实践领域的联结。当然,这个目的并未完全实现。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开始,随着一批知识分子型艺术家的崛起,体制批评才进入真正自我觉醒的时期。批评的目标变得更加具体而明确,也更有针对性,主要是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和收藏赞助机构。1968年后逐渐兴起的体制批评艺术,代表着新前卫艺术调整策略之后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