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瓮(jade vat in the Qing Dynasty),历史学-文物-玉石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清代玉器种类。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皇帝下令仿效渎山大玉海,琢制云龙纹玉瓮,至三十四年历时六年才完成。这件玉瓮形体巨大,原玉重3000余斤,碧绿色玉,圆筒形,下承紫檀雕水纹座。器外随形雕海水龙纹,九条形态各异的巨龙出没于云水之间。内壁光素,底镌于敏中楷书、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五年御制的《玉瓮联句有序》及内廷翰林联句近两千字,文中记述玉材从新疆叶尔羌运至京城及其雕琢的过程,赞颂大玉瓮玉质精美,工程巨大,可与元代渎山大玉海相媲美。该玉瓮是清代碾琢巨型玉器的首次尝试,为后来诸多大型玉器的制作积累了经验。完成后安设于乾清宫东暖阁,后被乾隆四十四年所作大玉瓮替代,被移至宁寿宫东暖阁存放。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造办处如意馆制作了第二件大玉瓮白玉云龙瓮,历时三年有余。作于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的九龙纹碧玉瓮,又称福海云龙玉瓮,通高134厘米,口径117厘米,为现存最大的玉瓮。外壁浮雕形态各异的九条行龙,内底阴刻乾隆皇帝《玉瓮联句有序》及内廷翰林联句诗千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