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露效应(the exposure effect or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理学-统计学-生物、医药、卫生统计-临床试验的自适应性设计,人们因为熟悉某种事物而产生对该事物的偏好的一种心理现象,又称曝光效应、熟悉原理。曝露效应在许多事物中得到例证,包括英文单词、中文汉字、绘画、人脸、几何图形和声音。在人际吸引力的研究中,一个人被别人看到的次数越多,他就显得越讨人喜欢。已知的关于这种效应的最早研究是1876年由德国科学家G.费希纳[注]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E.B.铁钦纳[注]也记录了这种效应,并描述了人们在熟悉的事物面前所感受到的“温暖的光芒”。波兰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B.扎伊翁茨[注]是最著名的研究曝露效应的学者,他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简单的让实验对象接触熟悉的刺激物,会使他们对该刺激物的评价比其他没有出现过的类似刺激物更积极。曝露效应最明显是应用是在广告中,但关于它在提高消费者对特定公司和产品的态度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喜忧参半。一项研究用电脑屏幕上的横幅广告测试了曝露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