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地(distribution range),农学-林业-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国家野生动物管理方针-〔野生动物调查〕-分布地,某个生物分类单元(地理种群、亚种、物种或更高阶的生物类群)的空间分布范围。分布地的概念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在空间上指地域分布范围,主要取决于栖息环境状况,包括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子和食物、天敌、伴生种等生物因子。有些动物对环境因子的承受能力较强,其分布地往往较广,反之则较狭窄。当分布地受栖息地丧失、人为干扰等的影响而逐渐萎缩后,动物的种群数量必然会相应下降。因此,分布地的变化趋势及速度是衡量物种濒危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有些动物而言,分布地受时间如昼夜、季节等变化的影响。例如,候鸟在每年春秋两季会进行规律性的迁徙,因而不同季节的分布地不同,分布地的功能也有差异。其中,在夏季进行繁殖的区域称为繁殖地,在冬季则迁往南方的越冬地进行越冬;春秋两季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在这个迁徙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临时性停歇,以休息并补充能量,这些地点称为中途停歇地。在大尺度上,动物往往倾向于聚集分布在最适宜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