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祠(talented and virtuous ancestral temple),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文化,中国清代祭祀对国家有功的王公大臣的专祠。有京师贤良祠与直省贤良祠之分。京师贤良祠,建于北京地安门西大街。世宗认为,“国家效忠宣力之臣,勋绩茂著,必应崇报之典,令其世享蒸尝”,故敕建昭忠寺。雍正八年(1730)七月,世宗因“如怡亲王之精白一心,忠诚体国,勋在社稷,泽被生民。其功德隆盛又岂一切效忠宣力者之所可比伦乎”,又“大学士公图海、公赖塔,大学士张英,尚书顾八代、马尔汉、赵申乔,河道总督靳辅、齐苏勒,总督杨宗仁”等“持躬正直,奉职公忠,或垂节铖之勋,或励冰霜之节,俯仰无愧,为朝野所共钦,终始不渝,无瑕疵之可指”,这些良臣硕辅,原有的昭忠寺已无法起到应有的展祭功能,故“欲为之建立祠宇”。他特命于京城内白马关帝庙之旁,选择吉地,建立庙宇,命名为“贤良祠”。雍正十一年建成,其规制为正殿后室各五楹,东、西庑,岁春、秋仲月,诹吉,遣官致祭。前殿案各素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盘。后室果品同,唯牲、帛共案而具一。承祭官蟒服,二跪六叩三献。此后,王公大臣莫不以身后入祀贤良祠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