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简(wooden and bamboo slip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文学-出版学-中国出版史-〔古代〕-〔中国古代书籍史〕,中国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简牍。战国时期,文字和书籍载体以竹木为主,通行的书籍制度为简牍制度。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简牍实物,即是战国时期的。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发掘出战国简策240多枚,总计约6600字,字迹清晰。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批古简。由于版牍的容量有限,一般不用于抄写书籍,而多用于公私文书、信件或绘图(参见青川木牍)。战国时期,简策使用更为广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土的简策分析,其内容可分为祭祷记录、遣策和书籍3大类。例如:1961年江陵望山1号墓和1981年江陵天星观出土的楚国简策属祭祷和卜筮文;随县擂鼓墩出土的简策为遣策,详细记录丧仪所用的车马兵甲,还反映了当时楚晋两国的关系;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出土的简策内容则是书籍,书中记录有周公的言辞,被初断为儒家著作。1994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竹简(简称上博简)也以书籍为主,这批竹简1700余枚,为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中的随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