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𬮤(Ru Ge),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典章制度]-[朝会与法律],中国唐代君臣在内朝进行的商讨国政的会议。因大臣参加会议时,须由𬮤门(正门旁的小门)进入内朝而得名。入𬮤礼仪简略,能够及时召集群臣前来议事;商讨内容范围广泛,涉及政治、人事、吏治、经济、军事、科举、四夷等各个方面。是中央议决政事的主要形式,也是君主处理政务,了解民情,把握政局的主要途径。唐太宗时期,常朝百官在宣政殿奏事之后,仪仗队撤走,群官退出,中书、门下两省及三品以上官员进入两仪殿进行廷议,入𬮤议政由此成为定制。天宝十一载(752),唐玄宗以朔望日荐食于陵寝,有思慕之心,应避正殿,朔望朝参的地点由宣政殿改为紫宸殿,中朝朝会与内朝朝会混同。朔望朝之时,天子坐紫宸殿,传唤仪仗入𬮤,排列在宣政殿的仪仗队自𬮤门进入紫宸殿,宰相押之,百官随入,称为“唤仗入𬮤”。天宝十四载,唐玄宗敕常朝只在单日举行,入𬮤也随之更为单日进行。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朝会也不能完全按制度进行。唐敬宗长庆四年(824)二月,恢复紫宸殿朔望朝会的入𬮤礼仪,而宣政殿的朔望朝会不再举行,入𬮤之仪的规格超过正衙所行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