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光亭(lantern),理学-科学技术史-建筑、土木工程史-〔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结构体系〕-拱券结构,位于屋顶中央开口上方的圆形或多边形的小型塔楼,四周开有窗口,是圆顶或穹顶内部的主要光源,是为大穹顶提供顶部遮雨、采光并形成外部清晰轮廓的标识物。典型作品为意大利建筑师F.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设计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采光亭,并影响到其后的建筑设计。 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设中,内外两层穹顶壳体汇合于采光亭部位,穹顶的最高点中心与古罗马万神殿的圆顶一样为开敞圆洞,无法阻拦风雨。布鲁内莱斯基为此设计了采光亭,在采光的同时遮挡雨水。因其外观与灯笼(lantern)相似,也俗称“灯笼”。此部分工程于1446年开工,但布鲁内莱斯基不久去世,直到1461年,由著名建筑师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指导完成,而最终塔尖的金属球由光雕塑家A.del 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在146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