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腭音(palatal),文学-语言文字-语音学-发音语音学-言语产生-音素-辅音-发音部位,舌前接触或接近于硬腭时发出的辅音。又称舌面中音。德语中,“ich”(我)是不带声腭音[ç]的例子;英语中,腭音只在有限的语境作为音位变体出现,例如/k/通常被描述为软腭音,但当“k”出现于“keep”(保持)这类发音受后面前元音的影响,常带较重腭音的词时,例如“cute”(伶俐)和“huge”(巨大的),还能听到腭滑音(分别是[kj-]和[ç])。腭音有时指在硬腭区发出的元音或半元音,如“seat”(座位)中的[i]、“yet”(然而)的首音[y],曾记作[j],但指辅音更常见。腭化(palatalization)指舌移向硬腭的发音动作。可用来描写上述各例的发音变化。但更常用的是描写次发音动作,即主要发音部位在口腔的其他部位。例如[t]音,正常发音在齿龈部位,但如果发音时舌上抬并向硬腭靠拢,就说已经“腭化”。就[t]而言,当这个破裂音除阻后,腭化最为明显,因为这时会在下一个主音起始前,听到一个腭滑音。有一些语言,如俄语,有一组充当音位的腭化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