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绘性(painterly),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批评-概念-外国概念,按照事物所见的样子,而不是本身的样子描绘。后来也指通过颜料等媒介的直接性描绘,来凸显媒介自身。又称绘画性。源于德语malerisch。人们经常把涂绘性与厚涂法及笔触等概念联系在一起。瑞士艺术史学家H.沃尔夫林在专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第一次使用该概念,作为与线描性(古典风格)相对的概念加以分析,进而用来区分巴洛克与文艺复兴风格。后来,涂绘性成为艺术史及艺术批评范畴中处理风格问题的重要参照。沃尔夫林通过形式分析,将涂绘性看作巴洛克绘画的基本风格(但不是绝对的)。这种风格强调作品表面以图像为再现的基础,反映光线与色彩等因素的视觉样貌,通常按照“块面”的形式来观察,与A.李格尔的“视觉性”概念相对应。与之相对,线描性则多体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强调由边缘轮廓线所构建的母题的造型结构,与李格尔的触觉性相对应。一般来讲,涂绘性风格中的明暗边界不与客观形体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