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器(gourd handicraft),艺术学-美术学-中国工艺美术-[其他],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又称葫芦器。中国古代的葫芦除食用、入药、制作日用容器外,还成为艺术品。如天然的特大葫芦可为陈设品,极小葫芦可为配饰。同时,又独创出一套工艺技术。其工艺分为:①范制。用木或陶制模范,制出阴文,趁葫芦幼小,纳入范中,待长成后,经修整、漆里,加象牙、玳瑁口边,即得各式有阳文花纹的器皿。这种葫芦成长时与阳光、空气隔绝,成品极其难得。此法创始可能早至战国时期,近年发现的早期匏制乐器,与《书》载“八音”之一相合。此后有唐“八臣瓢”流传日本。至明代,据《五杂俎》等所记,范制葫芦已成民间习见的工艺品。清代自康熙(1662~1722)时在宫廷丰泽园内尝试范匏开始,经雍、乾、嘉、道诸朝尚有大量实物留存故宫博物院。以康、乾时为最精,多“赏玩”款识,有碗、盘、尊、盒,各种仿古器物及烟壶、畜虫葫芦等玩物。太监梁九公为个中名匠,人称“梁葫芦”。道光(1821~1850)时,京西安肃(今徐水)、京东三河等地均以范匏闻名,佳品不逊官模。②勒扎。用绳索牵引葫芦成长,使其畸形发育,或呈分瓣形,或呈凫形,或呈绾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