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senior grand secretary),历史学-中国历史-明史-典章制度,中国明代阁臣的首领。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并言后世不得复宰相。但因政务繁多,皇帝无法一一处理,明太祖便设立了四辅官,不久便废除,后又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永乐年间,明成祖沿用殿阁大学士辅政之事,并将其制度化,且大学士有文渊阁作为办公地点。在阁大学士的人数无定数,多时八九人,少时二三人。最初阁臣并无首辅、次辅、群辅之分。后由于内阁地位的提高,阁务增多,阁臣的人数亦增多,需要统领阁务之人,加之入阁前后官职变化不一,皇帝的宠信程度不一,便出现了首辅。一般认为“首辅”一词出现于天顺年间,而第一位首辅则是李贤。阁臣的选拔方式一般分为特简和廷推两种,至崇祯年间,又有枚卜之法。首辅的选任没有明文规定,一般由在阁时间最久的阁臣依次充任,或由皇帝亲自任命。最初首辅与次辅、群辅之间的差别,诸如地位、职权,并不明显,然而至明孝宗以后,他们之间的差距逐渐悬殊,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地位更是高于其他阁臣,出现了一些权臣,如张璁、夏言、严嵩、张居正等,次辅俨然成为首辅的属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