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版(printing plates),历史学-文物-杂项-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印制纸钞的雕版。早期为木质,悉为手工精心雕刻而成。后因纸币发行量大,木雕版无法满足大量印刷的需求,钞版材质多改为金属质地,以铜居多,亦有石质、角质等材料的钞版。清末民国,私人票号、钱庄等金融机构的钞版多为木、石和牛角,新式银行印制钞票的钞版多为钢版,钢版又分凹版和凸版两种。钞版上的文字内容主要有面额、发行机构、防伪禁令、惩罚措施等。印刷方式从早期的钞纸单面单色或套色印制逐渐发展为钞纸双面套色印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子”是最早的纸币。目前,宋代纸币钞版有三块存世,分别是“千斯仓”钞版、“行在会子库”钞版和“关子”钞版。“千斯仓”钞版为铜版,出土情况不详,最早见于1938年日本学者奥平昌洪编著的《东亚钱志》,国内仅藏有拓片。钞面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因为此钞版没有钞名,所以学者有“交子”说、“钱引”“小钞”等不同看法。“行在会子库”钞版也为铜版,出土情况不详,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清末民国收藏家陈仁涛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