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屯(tuntian of Eight Banners),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农垦-〔屯垦史〕,中国清代满蒙等少数民族八旗兵和家属所从事的屯田组织形式。目的在于令其自耕自食,兵农两利。旗屯创设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直至清王朝灭亡。旗屯主要包括满营、锡伯营、索伦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五营八旗兵的屯田。满营旗屯始设于清嘉庆七年(1802),松筠在接任伊犁将军后,为解决新疆驻防八旗丁口增多而导致的生计问题,当年即“由惠远、惠宁两满营酌派闲散三百六十名,分地试种,并兴修水渠,堪地十二万亩分授惠远、惠宁驻防八旗耕种”。旗屯在管理形式上虽然也属于兵屯,但由于旗屯的主要人员并不是八旗兵丁,而是八旗闲散兵丁,每丁分地三四十亩,由官府借给农具、耕牛,分三年归还。至嘉庆十三(1808)年,共拨给旗屯十二万亩耕地。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亦相继按此制实行屯田。由于八旗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旗屯的制度与兵屯的制度有着较大差别,在经营方式上自耕自食,不纳税粮。在清同治年间的新疆动乱中,新疆驻防八旗与各族军民一样,遭受挫折,满营旗屯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