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山(shou-shan),理学-科学技术史-建筑、土木工程史-〔建筑史〕-〔中国建筑史〕-〔构造与技术〕-屋架形制,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收山的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由此引起结构上的变化,一般以增加顺梁、趴梁(承踩步金的短梁,后端插在金柱上的称顺梁,后端架在五架梁或七架梁上的称趴梁)和踩步金来解决。清代确定歇山顶建筑山面山花板位置的法则称为“收山法”。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歇山建筑由山面檐檩(带斗拱的建筑按正心檩)的檩中心向内侧收进一檩径,定为山花板外皮位置。山花板外皮位置确定后,即可确定博缝板、草架柱、踏脚木、横穿等构件的位置及梢檩挑出的长度。凡清式歇山建筑,无论大式小式,皆遵从此法则,保证了歇山建筑风格的一致性,但在实际建筑中,收山的距离根据具体情况略有不同。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歇山顶建筑的收山也存在差异。歇山梢间屋面上部一般为悬山做法,檩木由踩步金向山面挑出。清代的收山可使挑山檩所挑出的部分不会过远,以保证构架的稳定性。在挑山檩的下方使用燕尾枋,其外安置博缝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