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刺(tattooed soldier),历史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军事,中国宋代的兵役制度之一。宋朝招募军士时,须刺字于被募者之面或手臂、手背等,标明其所属军队番号,以防逃亡,称招刺,始于唐末五代。如唐末幽州军阀刘仁恭强征本地15岁以上男夫为兵,刺其面曰“定霸都”;后梁太祖朱温在唐末混战之际,鉴于军士逃亡严重,下令凡军士皆须刺面,以记军号,有亡逸者,皆执之送所属。当时刺字的部位,已有面、臂及腕等。宋朝建立后,沿袭了唐末五代的旧习,每逢招募兵员,先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态、行动、目力等,合格即行刺字,而后则发给衣屦、缗钱,谓之“招刺利物”。宋时当兵刺字,其内容主要为所属军队之番号,但也不乏临时性的规定,故所刺之文并不一律,显得五花八门,而刺字的部位,禁军及厢兵多刺面、额,蕃兵多刺耳,铺兵及义勇则刺手臂,某些乡兵、弓手、效用之类往往刺字于手背,不一而足。宋朝招刺制度与王朝相始终,直至元灭南宋后才正式废除了招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