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阻滞论是关于金融机制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从而阻滞经济发展的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当局就开始认识到了金融机制对于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美国经济学家B·赫瑞克和查尔斯·P·金德伯格在1984年出版的 《经济发展》一书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其主要观点:三个恶性循环圈。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一些经济因素相互抑制和相互破坏的 “恶性循环” 关系。其中由物价上涨、货币对外贬值和财政赤字构成的三个恶性循环圈最为典型。这三个循环圈又可以从任何一个开始进行分析。第一,物价上涨与汇率贬值的循环。如果本国的物价上涨率高于主要贸易国时,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本国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两国物价水平差异愈大,进口商品对国内公众的吸引力就愈大,当然,本国商品出口困难愈大,并使本国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虽然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的手段较多,但通常把货币对外贬值作为主要手段。汇率贬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普遍上升,这使国内企业尽量使用本国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国际收支压力虽然减轻了,但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的价格却随之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