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型铜鼓是以贵州省麻江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12世纪南宋初年到19世纪清代晚期。广泛流行于两广、滇、黔、川、湘、海南等省区。麻江型铜鼓以贵州麻江出土铜鼓为代表而得名,是遵义型铜鼓的后继形式。其特点是鼓形矮扁,胸、腰、足三段无明显分界,而在鼓腰处起一道凸棱将鼓身分为上下两段;主要花纹有游旗、符录、十二生肖、人物、花草、吉祥语和纪年铭文等,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明显。其铸造年代为南宋至清代末期(公元12世纪至公元19世纪),当代壮、瑶、苗、侗、水、布依等民族仍在使用此型铜鼓。此型铜鼓分布于我国南方广大地区至越南北部,现存数量最多,其中广西西北部少数民族群众的收藏多达一千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