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乘轿是古代舆服制度之一。舆服制度之一。古代自天子至群臣皆乘车,贫贱者乘牛车。及魏晋时,又以牛车为常。名士挥麈谈玄,甚且以乘牛车为风度闲逸;北朝则以乘马、马车、牛车并用。其时,南朝以人力代步的工具则有肩舆。肩舆初无复盖,后添加蔽风雨之物,即成轿子。肩舆为南方用物,上自天子、王公,下至官员、百姓,皆可百官皆乘马,宰相及大臣乘肩舆者为特别恩赐。宋初百官亦乘马,惟重臣老病者可乘轿。高宗南渡后,百官普遍轿,后世乃相沿不改。此与南方少马,其地又不便乘骑有关。明初规定三品以上乘轿,四品以下乘也;在外自大使以下皆乘马,武官勋戚亦如之,惟年老公侯及拜三公者可乘轿。至明中叶,百官无大小皆乘轿。乃至举人、监生、秀才亦多乘轿。清代规定,三品以上才能坐八抬大轿,大凡赴朝脍,文武官员皆骑马,不坐轿。后因违制者多,乾隆帝颁上谕,规定除文大臣年及六旬实不能乘马者,余皆禁止乘轿。由于官员品秩不一,人数众多,抬轿人数也有限制。三品以上京堂在京四人,出京八人。外省督、抚八人,督、抚以下四人。钦差三品以上八人。官员无力蓄养轿夫者,仍多乘车。然乘坐四人或八人大轿,实际成为一种官品的标志,是表示乘坐者身份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