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白星病又称茶白斑病、点星病,是由茶叶叶点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茶上的病害。一般以高山茶园发生较重,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嫩茎及叶柄。导致茶树新梢生长不良、节间短,芽重减轻,叶片易脱落,减产10-50%,严重时,整个叶片枯萎死亡。感病芽叶制成的干茶,冲泡后叶底布满星点小斑,破碎率较高,茶汤滋味极其苦涩,汤色浑暗,香气低,品质差。茶白星病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前苏联、巴西、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茶白星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发生始期为3月下旬,流行期4月上旬至6月上旬,当旬平均温度20℃、相对湿度达80%时,病害常可突发和流行。茶白星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首先需要分批采茶、及时采茶可减少该病侵染,减轻发病。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复混肥料,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病原为茶叶叶点霉(Phyllosticta theaefolia Har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大小32-80微米×32-80微米,暗褐色,顶端具乳头状孔口,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单胞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