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文学是继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始出现的,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在这7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程中,菲华文学历尽坎坷,踯而复振,逐步发展正呈现着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抗日战争前后菲华文学的情况,以明白菲华侨胞为发展菲华文学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菲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历受的艰辛,尤其是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存亡绝继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据菲律宾考古发现,至迟在晚唐中菲两国即开始有贸易关系。随着贸易的发展,华侨也开始出现。至16世纪80年代前后,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在马尼拉的华侨大约有一万左右人,以后即逐渐增多,华侨华人已达100万人左右。由于早期华侨是作为侨居海外的中国公民而存在的,为了薪传中华文化,他们积极创办华文报刊,发展华文教育。1888年,杨汇溪独阳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华报》;1899年,中国驻菲首任总领事陈纲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新式华侨学校——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此后,其它华文报刊和华文学校又陆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