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在歙县传播和影响极深。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者婺源朱熹的祖籍都在篁墩,故称其为“程朱阙里”。乾隆年间,托恩多奏请赐安徽篁墩二程子朱子祖居祠御书扁曰洛闽溯本。朱熹的母亲为本县县城人,父亲朱松曾在徽州府城南紫阳山老子祠读书,入闽后刻印章曰“紫阳书堂”,并以“紫阳”名其居。朱熹著述亦自称“新安朱熹”或“紫阳朱熹”。朱熹曾三次回徽州省亲和扫墓。第一次来本县拜见其外祖父祝确;第二次瞻仰紫阳山祝确故庐,讲学于老子祠,并题有“旧时山月”四字;第三次曾在县城东北的天宁山房讲学,本县听讲的有赵师端兄弟和祝穆、吴昶等人。在天宁山房,朱熹答问40条。朱熹死后,南宋理宗追封朱熹为太师、徽国公,亲自为本县紫阳书院题写匾额。元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竭力推崇理学,把朱熹的《四书集注》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本县学者对程朱理学更是信奉不移,“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也”(道光《徽州府志》),并在篁墩建“程朱三夫子祠”。当时,徽州“书院林立,以紫阳为大”,紫阳书院被视为传播程朱理学之圣坛。清代曹振镛称:“自宋、元、明,迄今数百年,江以南士之私淑文公,能于学校自表见者,必推我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