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扇舞,流传于云南省红河与元江两县交界的哈尼族村寨的哈尼族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哈尼族的昂玛突(祭祖节)、库扎扎(六月节)、扎勒特(十月节)等传统节日及人生礼仪活动中,人们都要盛装酒宴对歌舞蹈,双手各持一柄棕树叶跳棕扇舞。棕扇舞有六十多种套路。舞蹈前,都要先由长者领跳并吟唱古歌和祝词。参与者自由形成圆圈,男里女外,长者先跳,小辈跟进;舞至酣畅,争相进入圈内展示舞蹈技艺。棕扇舞历史悠久,舞蹈动作大多是模拟哈尼族先民在迁徙途中所遇飞禽走兽的形态,以及对日常生产、生活状态的模仿。如模拟白鹇展翅、白鹇喝水、蜂蝶采花、老熊走路、公鸡斗架、猴子掰包谷、老鹰拍翅膀等,以及人们生产劳作的某些姿态。棕扇舞折射出哈尼族对祖先迁徙历史的记忆,保留了哈尼族文化的传统基因。棕扇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牛皮鼓、铓、钹、唢呐、三弦等。2011年5月23日,棕扇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