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是现代满族等通古斯诸族的祖先之一。亦作“息慎”“稷慎”。以畜牧和狩猎为业,夏则巢居,冬则穴处,无农业,家畜有马,无牛羊,多猪。从传说的舜、禹时代开始,已与中原建立朝贡关系。商周之时,亦来朝贡,献楛矢石砮。魏青龙四年 (236年)五月,复以“肃慎”之名献楛矢,直至北齐天保五年(554年),仍有遣使朝贡纪录。“肃慎”之名见于古籍者,《竹书纪年·五帝篇》载: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而据东汉学者郑玄的疏注:前文中的“息慎”就是东北夷中的肃慎,是“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出现“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咸,有肃慎之国”的记载。司马迁在其《史记·五帝本纪》中也称:“山戎、发、息慎……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即认定“息慎(肃慎)”人曾与“四海之内”的诸多部落一起表示了对帝舜的拥戴。《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又载:“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梏矢贯之,石磬,矢长尺有咫。陈湣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日:‘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