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993年-1059年),字翼之,学者称其为“安定先生”,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北宋时期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自幼聪颖好学,7岁善属文,13岁通五经,直至20多年后才得以与孙复、石介等人到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在此期间,其刻苦钻研学问,为以后从事教育打下坚实基础。30岁的胡瑗7次应考不中。遂放弃科举,返回泰州城,在华佗庙旁经武祠办起了书院,并以祖籍安定立名,称安定书院。景佑三年(1036年),经范仲淹引荐,胡瑗以布衣身份,与杭州音乐家阮逸同赴开封接受宋仁宗召见,并奉命参定声律,制作钟磬。康定元年(1040年),随镇守延州的范仲淹到陕西被举荐为丹州军事推官。此间撰《武学规矩》一书,提倡国家大兴武学,以抵御外部侵略。晚年,胡瑗依旧苦读勤教,并参议朝政。嘉祐四年(1059年),终因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不久即病故。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是宋代理学酝酿时期的重要人物。胡瑗讲学分经义、治事二斋,治事包括讲武、水利、算术、历法等,表现了重视经世治用的特点。其在教学实践中,集教学理论、实践和改革于一身,开创了宋代理学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