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校(1483年-1543年),其先本李姓,字子才,一作子材,因居苏州葑门之庄渠,故自号庄渠,母为徐有贞之女。中国明代散文家、理学家、哲学家、经学家,学者,“南都四君子”之一。魏校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进郎中。是时,宦官刘瑾擅权,常干扰刑部司法工作,独其严正不阿,不为所屈。江彬、朱宸濠内外勾结谋反,遂移疾归。后在星溪(今正仪中心小学校址)讲学。不久,被召为兵部职方郎中,不赴。嘉靖初年,藩乱平定,起为广东提学副使。后以父忧归,服除后调任江西兵备,备兵赣州,不久再乞休。再起为河南副使,仍提督学校。后入为大理少卿,改国子祭酒。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魏校逝世。魏校以理学闻名,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学,又贯通诸儒之说。认为理、气、心,虽歧而为三,但天地间只有一气,其升降往来即所谓理,人得之以为心,故心亦气,气能自为主宰。强调“蕴蓄”“涵养”,认为古人蕴蓄深厚,故越发盛大,而今人易漏泄于外,故无由厚积而远施。《明史·艺文志》著录其《庄渠文录》《诗》。现存其门人归有光等辑《庄渠先生遗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类收《庄渠遗书》12卷。